何为“盘”
这里说的“盘”,不是盛放物品扁而浅的用具,而是用手不断摩挲器物的动作。比如盘石头、盘玉,或者青铜器、瓷器、木器、牙角等。
为什么用“盘”来指代这个不断摩挲器物的动作?
“盘”用在这个动作上,指为人与器物的不断交流。
盘久了,器物表面逐渐会生成半透明质感的包浆,在不经意间重新塑造了器物的形象,使其更为合手合心,温润喜人。在盘玩之后留下的岁月痕迹——显露出一种温存的时光感。
对西方人来说,包浆无非是人手上的汗渍、油脂,以及微妙打磨与自然风化的混合物。但在中国人看来,这个难得的表面皮壳,非长年累月不能形成。
东西方文化的差异,在盘玩上也大相径庭。以石头为例证,中国的石头,无论玉石、翡翠、青田石、寿山石,还是灵璧石、太湖石、英石、昆石等,皆以盘玩后浓厚的包浆为上。
西方的钻石、红蓝宝石,或者祖母绿、蛋白石等,被人抚摸过后,原本耀眼的光芒退去,就需要重新清洗,以保证透明发亮的特性。这与中国器物盘玩后更加光彩夺目,完全相反。
中国人热衷盘玩的物件,统统都是自然材料。自然材料在自然中老去的过程,其实是非常优美的。
在盘玩的过程中,因为与器物近距离的反复接触,中国人用心发现了许多特别之美——比如瓷器的天青,是模仿雨后的一抹淡蓝;比如端砚里的天青,是黑夜晴空的清澈与深邃。这些不仅强调自然材料本身的美感,还对制作工艺的种种可能性提出挑战。
一件器物实际的完成,不是在工匠的手里,而是在以后更长时间里盘玩者的手上。而文化,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,薪火相传。
想了解更多最新产品和资讯请关注我们微信号:3216168 ,或扫描以下崖柏之家二维码: